卡里忽然多了600元,真相原来是这样

深改时评 > 来源:央视网 2017年05月22日 A+

原标题:

11

近日,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有82名学生发现自己的卡里悄悄多了600元,这是学校向贫困生定向发放的“隐形”补助。不过这个补助既不是学生自己申请,也不是班级评议的,而是通过大数据智慧助困系统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。截至目前,电子科大已有300名学生获得了贫困补助,总额达11万元。

  【央视网·深改时评】作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,互联网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领域、各层面。在隐形补助一事上,大数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。同时,也需要学校在大数据的指引下,尽快出台配套监督措施,让这项补贴政策,既温暖人心又公正公平。

  【光明网】相比之前的贫困生补助,需要贫困生主动提出申请,回家开出各种证明材料,学校收到之后进行评审,最后在学校里进行公示;大数据资助贫困生,既不需要学生主动申请,也不用再提供任何证明,甚至在收到补贴前都没有学生知情,这样的资助方式当然要更为人性,也更有效率。

  【成都晚报】借助大数据,还可以把一些“不愿出面”的贫困生甄别出来。他们为保护隐私或自尊,不愿主动申请困难认定,所以没有享受到学校的资助。对于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补助直接打到学生卡上这种方式,网友纷纷点赞 :“智能、高效、人性化”“这才是正确的发放方式”“做法暖心”。

  【法制日报】唯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呵护才是真正的善待贫困群体。今年1月,教育部通知强调,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、互相比困;可采用隐性方式,避免大张旗鼓地发放资助物品。靠大数据智慧系统的精准识别和隐形资助不失为好办法,其他学校有必要加以借鉴。同时须注意,即使没了当众诉苦,在监督相对较弱的条件下,仍不排除有人刻意造假,伪装贫困骗取资助。因此,一旦发现欺骗造假者,就应严肃惩戒,如公开相关信息、列入征信黑名单并可限制其取得学历。这样才能让补助资金的好钢用到刀刃上,让教育公平落到实处。(文/李红霞)

编辑:李红霞 责任编辑:
860010-1102010100
1 1 1